主创交流实录丨回望“西小河” 共情是创作的基础



图片


8月15日,我们再次在银幕上观看了充满江南韵味的《西小河的夏天》,映后连线编剧黄怡玫分享了创作与电影拍摄的幕后故事。从与周全导演合作的缘起、创作、创投到拍摄,犹如电影中温柔的江南夏日,娓娓道来,这场映后竟然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


映后有观众反馈:看完电影,听完映后,满足并喜滋滋的走在回家的路上 O(∩_∩)O


以下是本次映后实录,更像是一次编剧课堂的实录,文章很长,与大家分享▼▼


特别感谢主持人风子、文字整理丁小鱼与大洋彼岸的黄怡玫老师  ღ( ´・ᴗ・` )比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主持人 :风子

民间放映组织者/文化活动策划人/野生主持

公众号“圈有没艺文”主理人

全国艺联观影团杭州站负责人


图片

  映后嘉宾 :黄怡玫

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电影编剧硕士

《西小河的夏天》编剧




图片

主持人风子在现场与编剧连线


以下为映后交流实录

F(主持人风子):刚刚黄老师通过视频应该看到我们现场的上座情况了吧?

H(黄怡玫编剧):有看到,开心(笑)。


F:之前联系的时候你说这两天会恶补一下《隐秘的角落》,有没有补起来?

H:有啊,非常的过瘾!不只是恶补而已,非常的精彩。


F:我们今天虽然是再一次在大荧幕上看到荣梓杉和张颂文老师,但是因为有的小伙伴可能是先看了《隐秘的角落》,再看这部《西小河的夏天》(以下简称《西小河》),所以可能有一种在银幕上重逢的感觉。但实际上这对父子cp是从《西小河》开始组队的,到《隐秘的角落》是“梅开二度”二次联手了。所以你再在《隐秘的角落》里看到他们的时候,会感到他们有一些什么变化吗?

H:梓杉演《西小河》的那个时候才十岁而已,那时候演戏的经验还比较少,还比较稚嫩,现在看见他在《隐秘的角落》里的表现,也看了一些他接受的访谈,就觉得他真的是非常认真地、也非常有热情地、也真的有才华地想要成为一个好的演员。对于他在《隐秘的角落》里的表现,真的觉得:原本一个非常单纯天真的没有心机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背负了很多心事的青少年,觉得他真的成长很多。张颂文老师在《西小河》和《隐秘的角落》里表现出来的是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父亲以及男人的形象。他在《西小河》里面是一个非常温润的,很多感情都是藏在内心的这样一个丈夫;可是他到了《隐秘的角落》里面完全是另外一种形象。张颂文老师的表演是非常精彩的。所以看到两位的“父子重逢”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父子关系,很有感触又觉得很过瘾。


图片


图片


F:《西小河》拍摄的时候你有跟剧组吗?你现在还能叫出里面那些场景的名字吗?


H:我们在写剧本的时候其实我就有去绍兴做调研,到了拍摄我也有到现场,但没有全程跟组。如果要说名字的话我没有办法全部叫出来,但是我记得印象最深刻的是:为了要重建重现出导演童年记忆中一个完整的台门生活,我们去看了好几座不同的台门,其实每一个台门都已经有部分的改变,甚至已经拆掉了。所以最后我们其实是用了三个不同的台门地点,有些部分是用来拍庭院的外形的,有一些是用来拍室内景的,还有台门外面是怎么连接到马路,我们实际上是用了三个不同的地点拍,最后把它们结合到一起,让大家感觉这是一个保存非常完整的台门空间。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图片

影片中的台门庭院


F:对,因为片子中的几个主要的取景地我自己之前都去过,而且是非常感兴趣地去的。所以再在片子里看到的时候,我自己是蛮兴奋的。刚开始是仓桥直街,还有那个八字桥,八字桥边上就是那个荒原书店,所以那一块印象特别深。然后镜头再切回来的时候又像是徽派马头墙那种粉砖黛瓦的,然后切到诸暨斯宅的千柱屋,那个地方我也去过。

H:八字桥我们自己也跑了好几趟,就是上上下下地跑,想象晓阳在哪里跑的时候能有多累,能让他多累。


F:对,所以这也是我们这次想把这部片子再带回到银幕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杭州,很多小伙伴都是浙江人,能从绍兴、诸暨斯宅的千柱屋这些故事里面有非常切身的感受。我先问上几个问题,然后一会看其他小伙伴还有没有问题。首先第一个,你跟导演是怎样一个缘分呀?一个台湾的编剧,跟一个绍兴籍的导演,你俩是怎么就碰撞到一块来了?

H:其实我在做《西小河》之前,虽然有很多大陆的地方都很想去,因为从小也念了非常多的古典文学,但是一直都没有机会去。我是在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编剧的,导演是在洛杉矶的美国电影学院(AFI)学导演的。但是我们一个在东岸一个在西岸又是怎么认识的呢?因为我的一个好朋友,也在西岸学制片专业。所以就是因为这一位制片的朋友,周全导演想要做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的时候,就找上了我。因为其实我们学校,哥伦比亚大学的编剧就是,还可以(笑)。所以我们就一起合作了。


图片

周 全


美国电影学院艺术创作(导演)硕士

《西小河的夏天》导演



F:还有一个问题,周全导演作为一个绍兴人,他要讲一段九八年世界杯的,九零后到千禧年初的这么一段他童年的故事。然后你在台湾长大,你又怎么去跟他在沟通中建立这种虚拟和真实的平衡,怎么去感受他要构建的影像世界、这个故事呢?


H:我先从怎么建构这一个故事和人物说起。其实我们做故事,起码我个人做故事的时候,我不是马上跳进去就开始说一个戏里面的人物会怎么样,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么样的。我都是先去了解导演这个人。尤其我们做文艺片的编剧和导演,其实很多故事都是从个人的生命经验来的。所以我做的事情通常是:先认识这个人,先认识导演,先了解他,听他说他童年的成长经验,然后去观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用一种什么样的生命态度在回顾、在检视自己的童年。那你先了解这个人之后呢,其实除了聊他的童年之外,我也会聊我自己的童年。因为导演和编剧如果不同步的话,我们两个的频率没有对上的话,其实是各说各的。所以当我在说我的童年经验的时候,就发觉,虽然导演小我很多岁的,我们生活在两岸,但当我们讲到我们的童年经验的时候,会发现其实相差没有那么多。我们喜欢的东西、当时接触到的流行文化的元素,甚至包括当时的世界杯在全世界引起那么大的轰动,这些是我们聊起来都有共感的话题。所以我就在人跟人的理解沟通上,可以去理解导演的情感以及导演自己的生命经历。


到实际剧本写作的部分,这当然就牵扯到调研的部分,所以我们去访问一些当地台门里面的居民,尤其是年纪比较大的,因为我们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爷爷的角色,所以我们去台门里找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居民来访问他们,请他们回忆九零年代时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还有那时候的台门生活是什么样的。


F:然后聊到这些演员的话,我就又有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新人导演,处女作,但是演员阵容可以说是文艺片的一个全明星阵容啊。张颂文谭卓老师,这都可以说是娄烨导演的御用。然后顾宝明老师,以前也是跟赖声川,以及跟杨德昌也是合作过好几部,《麻将》、《恐怖分子》里都有出演。是怎么把这几位明星大咖都给请来了?这个新人导演面儿不小啊(笑)。


图片

从左至右:谭卓、荣梓杉、张颂文、董晴


H:(笑)没有,我觉得当初我们也是非常的幸运,我们有张家振老师做我们的监制。张家振老师是非常非常资深的制片人,所以他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在我们定剧本以及演员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导演编剧是谁,因为我们俩还什么都不是(笑)。但是起码有“张家振监制”这样一个头衔,那我们就还有机会给自己非常心仪的文艺派电影的演员看剧本。看了剧本后通常就是他们如果有兴趣就会愿意跟导演聊一聊,这个时候我觉得就完全是周全导演对故事的掌握能力,还有他描述自己的导演风格和视觉风格的想象的时候,真的也是打动了这些演员。而且在他跟这些演员老师们第一次见面聊剧本的时候,他也有跟我分享一些让他印象非常深刻的小故事。当时张颂文老师刚拍完娄烨老师的电影,当周全导演去见他的时候,我们会想象、会好奇,演员私底下是什么样子,他自己的着装、他的神态等等。但是张颂文老师跟周全导演见面的时候,他就已经自己打扮好顾建华的样子了,他自己就先穿成了那种在学校里教书几十年的中年爸爸的样子,然后也用那种神情、语气跟周全导演聊天。所以周全导演非常非常地惊艳,就是他本来就很希望张颂文老师来演,然后张颂文老师第一次见面聊天就以这样的方式来表现他对这个角色的准备以及掌握度,所以完全是一拍即合。


图片

张颂文 饰 顾建华


F:听上去张颂文老师是有备而来,就要拿下这个角色呀。

H:(笑)对。其实晓阳这个角色当初是有做海选的,在杭州。当时是专业的儿童演员也找,一般的对表演有兴趣的小学生也找。那时候荣梓杉就是有一些的表演经验,那时候他已经在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里面演那个小朋友的角色,我们也有看到。他的眼神很有戏,非常的有戏,大家现在在《隐秘的角落》里一定也有感觉到对不对?他的那对眼睛就可以表达很多的情感。周全导演第一次见到荣梓杉的时候,他才十岁嘛,非常的活泼!还很顽皮(笑)。很重要的一点是问他喜不喜欢足球,会不会踢足球,那时候他是完全没有接触过足球的,他一直以来最喜欢的运动都是篮球,到现在还是。


图片

荣梓杉 饰 顾晓阳


F:是是是,他自己在微博上晒了很多他的篮球鞋。

H:(笑)没错,他最喜欢的还是篮球。可是第一个,他还是很喜欢运动的。第二个,因为喜欢运动,其实个性也很活泼,跟周全导演呢……周全导演就是外表看起来,以及听他说话,是非常温润、沉稳的一个人。但其实他跟荣梓杉有点像,就是在生人面前比较内敛,但如果和他变熟了就非常活泼外向。所以他们俩不仅是导演和演员的关系,有点像一个大哥哥带一个小弟弟这样。他们每天在片场就是一个大哥哥带一个小弟弟,有时候带他玩到制片人在现场会担心“你是不是把他带得玩太疯了,这样怎么入戏”(笑)。谭卓老师的话,我们请了绍兴专业的越剧老师指导她,她的学习能力非常非常地惊人,她在两个礼拜的时间之内就可以练到那样的身段,我们真的觉得谭卓老师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还有才华,非常巨大。


图片

荣梓杉和周全导演


图片

谭卓 饰 杨惠芳


F:还有一位台湾老戏骨顾宝明顾老师,是不是因为我们这个团队里有不少台湾因素,所以把顾老师也给带过来了?

H:我觉得有一点呀。顾老师不要我们叫他“顾老师”,就叫他“宝哥”就好了,也不可以叫“宝叔”,也不可以叫“宝爷爷”,就是“宝哥”就好了(笑)。我觉得宝哥可能是有我编剧啊,制片是台湾人呐,就有些亲切感这样子。再来的话就是这种祖孙的故事,对他来说年纪上也是特别的有感触,所以他就接受了邀约。


图片

顾宝明 饰 郑爷爷


F:他口音听上去还没有那么多的台湾腔啊,这个也有专门的训练吗?

H:宝哥其实已经在大陆工作好长一段时间了。那我台湾腔重吗?


F:(笑)那,很重了。一听就是台湾妹妹嘛。

H:(笑)天呐,我有努力了耶。

F:(笑)对,你每句话都有台湾的味道。

H:(笑)好吧,无法掩饰,算了。


F:刚刚谈到台前的这些明星的时候,黄老师提到了一个人叫张家振,是本片的监制。这个人是大有来头,大家如果了解的话,就会知道他真的咖位非常大。他曾经是周润发的经纪人,然后一手捧红了杨紫琼,也和徐克、吴宇森曾经并肩作战,就是一个工作室一个公司。所以说,因为他的加盟,带来了很多非常好的资源。本片在幕后团队这块,也可以说是太豪华了。剪辑是孔劲蕾;配乐是林强,林老师参与过非常多侯孝贤与贾樟柯导演的作品。幕后团队的组建是不是也得益于张家振的牵头,所以才组成了这么豪华的阵容呢?这阵容来扶持这么一个年轻导演,这背后又有什么样的缘分或故事呢?


H:我觉得年轻导演要拍第一部长片,除了要有实力,很大一部分真的要靠遇到对的人,遇到能够赏识你的人。幕后团队的组建,剪辑部分有孔劲蕾老师,还有一位台湾的从新电影以来一直都是剪辑的大师级的灯塔——廖庆松老师。除了张家振老师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以外,《西小河》在剧本开发阶段就在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亚洲电影投资会上拿了一个奖项,那个时候还是得到了小小的一点注意力和报道。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这些前辈们愿意提携后辈。因为像是林强老师的话,他自己本身的音乐创作和他的电影配乐绝对都是一流的,比方说他制作了很多贾樟柯导演的配乐。但对他来说,他的原则是看他喜不喜欢这一个故事。他不是先看有多少钱、有多少预算,他都是看他个人喜不喜欢、有没有共感才来决定。当我们走的是一个讲人的故事的时候,也是一个比较小成本制作的电影的时候,我们真的就是只能靠诚意(笑)——故事的诚意和导演本身的才华,打动这些大咖和老师们。


图片

林强,知名电影音乐工作者,1990年以歌手身份出道,曾在侯孝贤电影《戏梦人生》中出演青年李天禄,从而结下了与电影的缘分。近年来对诸多知名大陆导演作品配乐,如《江湖儿女》《地球最后的夜晚》《撞死了一只羊》等。


F:周全导演还真是蛮幸运的,这团队里的每个人我感觉好像都是拿过许多大奖的,真是华语电影里的顶级团队了。

H:周全导演参加过金马奖的金马学,这是是专门招青年导演,有一个大师团队做的培训班。所以他也因此跟台湾电影前辈有结缘。


F:好,这台前幕后都给大家铺垫了很多,我也了解了不少。关于影片里头一些道具的设置我有一个疑问,就是晓阳喜欢用的相机也有不少网友说:啊,这是不是《一一》的痕迹。所以我也在猜想,是不是因为来了不少台湾电影人,一看片里有小孩,就自然地想到了《一一》,就自然地让他拿起了相机呢?


图片

电影《一一》| 杨德昌导演 | 2000年


H:(笑)这个相机的事情,你说是不是因为有不少台湾电影人,但我要告诉你,周全导演本身也是杨德昌导演的粉丝。我们在写的时候就有想到这件事,不是说一开始就决定要给他一部相机,而是在某些情节的需求下。因为他怀疑爸爸跟沈老师之间有些什么嘛,所以他就跟踪他们,那跟踪要想回去跟妈妈说发生什么事情,就要实凭实据,所以就决定给他一台相机。而且要配合那个时候,所以就给他那种拍立得,拍完就可以丢掉的相机。其实我自己写的时候还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在向李安导演致敬,就是爷爷他的儿子不是回来了几次嘛,爷爷跟他两个人之间有心结的。有一次是他儿子晚上回来,发现爷爷躺在椅子上睡着了,他儿子有点担心就去看他鼻息,就是确定他是不是还活着,这个是在李安导演的《推手》里面(笑),是我们自己埋的向大师致敬的小彩蛋。


图片

晓阳与爷爷跟踪爸爸的踪迹

F:好,明白了。然后我们再跟现场的朋友们互动一下,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想要了解的。


观众A:我想跟编剧老师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电影故事的核心就是一个爸爸想出轨,这么一个核心的理念,当初是怎么想出来的呢?怎么从这么一个理念,一步步制造出一部电影?还有就是,爸爸为什么想出轨?父亲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不幸福的婚姻吗?我觉得这个前史没有交代。他俩两口子之间到底是不是自由恋爱结婚的?这个父亲跟妻子有性格不合吗,好像有但好像又没有。父亲为什么想跟年轻女孩子,他到底是想出轨还是说想尝一尝婚外恋的感觉?没有细致,可能也是一种暧昧状态,编剧能不能解释一下,谢谢老师。


图片

董晴 饰 沈秀娟


H:谢谢这位观众非常细腻的观察,也是去思考了很多关于人物的问题。我先说这个故事的核心是怎么发展出来的。这个故事最早开始,周全导演想做的其实主要聚焦在晓阳跟爷爷之间这样一个跨世代、跨年龄的友谊。不仅仅是传统的祖孙关系,还包含一种友谊。其实我们也能观察到,中国人的家庭关系非常有趣:爸爸妈妈因为对孩子担负着直接的教养责任,就是孩子将来好不好,父母都觉得自己要负直接责任。可是祖父祖母一辈的话,他们已经卸下那个责任了,他们到了“我只要好好享受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的年龄,所以有的时候反而是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跟孙子之间会发展出这种比较没有限制的,不会局限在上对下的关系的感情。那我们一开始以这样的故事核心去想的时候,我要说老实话了,在业界里面拿出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常常得到的第一个反馈是:你这是儿童电影吗,那没有人要看(笑)。他们就说如果只是以儿童为中心的电影,没有市场。那对我们创作上来说就是一大挑战。那第二个也就是,当我们在开发、在想、在发展这些人物的同时,我们必须要,就像刚刚那位观众说的,他们的前史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们必须要把他们开发成完整的、3D的、立体的人物。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发觉,以成长这一个主题来说,晓阳有成长,爷爷有成长,那他的父亲呢。如果这个父亲在这一个暑假当中遇到了孩子特别叛逆的状况,然后妻子自己的事业处于上升期,那这个父亲他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会不会有什么成长呢。我们的剧本就进化成了一个三代男人成长的故事。其实我自己在写的时候对于爸爸这一个角色,可能也是自己是中年人了(笑),感觉还蛮深的。对于交代前史的问题,第一个是在荧幕上教师是不能够做出不道德的行为的,所以我们确实使用一个比较暧昧的状态在表现。但是我觉得刚刚那位观众他自己问的问题里面几乎都回答了,就是说,他们的前史在现在看到的这部电影里面,有必要展现吗?我如果从比较专业的编剧角度来说,我会说:不需要。但是我希望你确实看到了现在他们夫妻的状态,当他的妻子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上,要拼这个评奖,这个评奖不仅仅是个人荣誉而已,还包括随之而来的奖金以及将来她薪资上的增加,她也在为这个家庭着想。那为什么她会在经济上有这样一个渴求呢?其实就反射出来一直以来这个丈夫所带回来的薪资对这个家庭来说,对他们的物质生活来说,已经许久没有提升了。所以妻子有了这样一个不满足的状态。那他作为一个丈夫,作为一个男人,这对他的尊严肯定是有伤害的。所以我们是从这一个刺激点开始,去做父亲这个角色在这个暑假里面,他受到这样的刺激,然后孩子又叛逆,那他就像刚刚那位观众说的,是真的想要外遇呢,还是只是蠢蠢欲动地、有点不安地想要尝试看看这种婚外恋的感觉。嗯,这样可以吗?


观众B:我简单问一下啊,这个电影是在2018年比这个时间点再早半个月吧,在杭州上映的,天气非常热,那个时候看我觉得效果更好。后来在爱奇艺上我看了十几分钟,我觉得手机上看的效果不是很好。今天看了以后我其实就想问一下,“西小河的夏天”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这“西小河”可能是我没太理解到。


H:我要先谢谢这位观众看了我的电影这么多次(笑)。这位观众也提到了在手机上看的时候好像观影的体验没有那么好,确确实实是我们导演的视觉风格,他在选择做导演的时候,就是以电影的大荧幕在设想要怎么去安排摄影的。所以我自己是非常喜欢这部片的摄影的。其实这个片名中间也经过了几次改变,最后定这个中文片名“西小河的夏天”,一个是因为河流在绍兴、杭州,都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那他们后来也确实发现,在我们拍摄的主要地点附近确实有一条河,就是叫西小河这样一个名字。英文片名是“End of Summer”,也是我们这些影痴们自己埋的小彩蛋(笑)。其实是在跟日本的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致敬,他有一部电影就叫作“The End of Summer”(《小早川家之秋》)。片名要好听、好记,又得跟本片有些关联,确实是一门艺术。那如果不是太成功的话,请大家包涵(笑)。


图片


图片

《小早川家之秋》| 小津安二郎导演 | 1961年


F:好,我听了之后有些感受,因为这是你的第一部剧情长片编剧,然后又是周全导演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导演创作,你俩真是把很多过去对电影的认知,或是自己对经典的记忆都当作彩蛋埋在里头了。我有种这样的感受。

H:对,第一次做电影的时候就会有那种兴奋,过去身为影痴的一切都会爆发。《西小河》从拍摄完成到现在已经四年了,我觉得我跟周全导演也都各自成长不少,也有各自在做其它的作品。


F:那我插播介绍一下,黄怡玫编剧的第二部剧情长片《孤味》入选了这次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也取消了,这部片子我们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可以看到吗?听说在台湾地区要上映是吧。

H:是的,在台湾十一月份上映,之后的话大陆的平台应该会有机会看到。它是一个母女的亲情剧,很好哭的。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爸爸在外面拈花惹草,后来根本就离家了,但爸妈没有离婚。离家二十年之后爸爸过世了,妈妈非常坚持要把他接回老家做丧事,由此引爆了这个家庭里面的风暴。母女之间的心结就是:面对这样一个离家二十年的爸爸,是爱,还是恨呢?


图片

孤味

剧情

家庭

导演: 许承杰

编剧: 许承杰/黄怡玫
主演: 陈淑芳/谢盈萱/徐若瑄

上映日期: 2020-11-06(中国台湾)


观众C:我有一个问题,里面有一段剧情是父亲发现了晓阳床底铁盒里面的秘密。其实我觉得这个地方是父亲和孩子的一个比较大的矛盾冲突点,我觉得这个地方可以有一个矛盾冲突的延伸,但是在电影里面这个部分后面是一笔带过的,我想问为什么会这样处理?如果在这个地方制造冲突再强烈一点的话,我觉得可能会更加好。

H:所以您的意思是,针对爸爸发现他藏在床底下的宝盒这一个情节冲突点,这个设置之后没有再做延伸是不是?


F:对,就是一是觉得这冲突没那么激烈,再一个是后面延伸并不是很多。

H:那其实当观众有这样的一个感受的时候,背后指出的更深层的其实是关于父子冲突感觉似乎和解的有些太容易了,或者父子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延伸到一个让人更加揪心、更震撼的程度。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编剧方面做得不够好的地方(笑)。


F:(笑)所以你承认这是个不足而不是这样的设计是吗。

H:我觉得当时那样的设计其实结合了人物的需求对不对?爸爸因为就是要晓阳读书,不可以迷足球,所以那些东西他要藏起来。所以当这些他藏起来的东西被爸爸发现的时候,当然这足以构成一个冲突的,但它只是他跟爸爸之间根本冲突的一个表现而已。那像观众这样给我一个反馈的话,我从编剧的角度就回去想一下,这也是个蛮好的想法,那为什么当初没有利用这个剧情再做一定的延伸(笑)。


图片

晓阳在铁盒里装了足球海报、校队申请书等


F:好,有没有其他的小伙伴?有没有比较喜欢写作的以后想要做电影文本创作的,正好今天逮着编剧聊一聊。而且我再多点介绍,黄怡玫老师以前并不是编剧,她也是在影视公司做策划发行,后来去做影视记者,然后自己又考学校,专门学编剧,现在有了自己的作品。不知道有个词你们知道吗,我们讲“斜杠青年”,你有很多的斜杠。

H:(笑)我已经是斜杠中年了。


F:(笑)是因为喜欢电影所以最后从一个爱好者变成了从业者吗?

H:对,完全就是这种感觉。我从一个爱好者变成一个影评人,再做记者,就有机会采访,做深度的访谈之后,我就发现:欸?为什么拍出来的作品观众接收到的样貌,跟原本导演们拍摄时所设想的有这么大的落差呢?当我发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就发现说:嗯,我想要到另外一边去看看。我想要从创作者的角度去重新看这一件事情,然后看看我是不是能够做到把我真正理想中的作品完整地表达出来。


F:所以你现在自我状态感觉还好吗?因为很多人把兴趣变成工作之后,好像都没有以前那么再爱这项爱好了。

H:我觉得,有各式各样的写作,可以写小说,可以写诗,非虚构型写作比方说调查报道等等。编剧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写作,它必须结合你对于人物的理解,你对于发展故事的想象力,但是它还要有对于特定格式这样一个技巧和能力。而且电影、电视毕竟是视觉的媒体,比方说我在做一些比赛的评审的时候,看到一些新的编剧作品,最常出现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把内心的感受用文字写出来。读的时候当然觉得很精彩,尤其有一些作家文笔特别好。可是当你用电影电视的剧本角度来检视这个写作的时候就会发现,你把内心戏写得这样精彩,请问你:演员要怎么表演出来?当演员不能说话的时候,没有动作的时候,只有眼睛只有表情的时候,怎么把你写得那么复杂的内心戏给表演出来?做编剧就是在自己创作的过程当中,有很多觉得很开心、很值得的时刻。听到有观众喜欢或者感受到自己想要传递的东西,那就是非常幸福的时刻,但很多时候都是很辛苦的。

观众D:其实我想接着前面老师说的,一个小说改编成一个电影剧本,小说里面不是有大量内心的叙述,描述心理世界,但是电影剧本看见的都是动作和语言。怎么把一部小说变成电影剧本的格式,你有什么个人的经验,或是绝不传人的秘诀吗?


F:这是个文学爱好者,向你求点真经。怎么从一个文学爱好者变成剧本创作者。

H:如果从实操来说,当然就是你要动笔去写。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说,我也想试试看电影编剧,我也想试试看写这写那。当你在脑袋里想,只是想;最主要的是实操,就是动笔去写,你才知道真正的难处是什么。刚刚那个问题,小说怎么改编成电影,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有几个部分。第一个你必须要掌握这个小说的核心、主题,它的理念是什么,它要传达的信念是什么。第二个就是人物,主要人物是哪些,这些人物在小说里面所展现出来的变化、行为等等,是否足够撑起一部电影所需的内容。这个题目有点大,可能没有办法一下子给你一个简单的诀窍。但是我觉得有一个很好的方法:现在好多影视作品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的,是从小说、从IP改编的,那您就挑一些评价很好的去看,小说是怎么写的,然后到了大荧幕上,到了影视作品的时候它变成什么样子,做了哪些改变。而且不可以用小说书迷的心情去看说是喜欢或者不喜欢。当您如果真的是有兴趣去写作的人的时候,您必须要用客观分析的眼光。我觉得做编剧有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必须要能够分裂自己的人格。第一个是要能够保有一个观众的正常感性,因为一个剧本是否成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它能不能够牵动观众的情感。所以第一个你要观察自己的情感情绪有没有被牵动。第二个部分是要去看实际的技巧的部分。小说怎么写的,到了剧本是怎么写的。所以其实好的影视作品绝对都是要看两次甚至两次以上的。


图片
图片

编剧黄怡玫在2019年杭州青年影像计划上分享“生活和我的编剧生活”以及担任电影《漫游》映后嘉宾


观众E:刚才我好像听到一个说这个片开始编剧策划的时候,本来是偏向儿童片,但因为怕没有市场所以后来调了一调,是吗?我去年在杭州看了一个影展,特意去看了宁浩导演的《绿草地》,我觉得确实很惊艳,好的片子不在于是不是儿童片。看了那个片子之后我才特意去看了他的《疯狂的赛车》。这个处女作还有儿童片其实都没有太大关系,只要是好片子。简单讲就是说处女作有时候能看出一个导演后面的后劲了,简单说这么多吧。


F:听上去好像没提问呀,好像是对的鼓励。


观众E:我就说这个儿童片可能就是一个建议吧。我的一点看法。

H:嗯。谢谢。


观众G:老师好。因为台湾的儿童视点的片子是比较多的,这部片子也是以儿童的视角看大人生活背景,我个人比较喜欢《我11》和《童年往事》。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在《西小河》里儿童的视点特别像一个观察者,在观察爸爸和爷爷的变化。在这部片子里我感觉到,这个夏天他爸爸的变化和他爷爷的变化,要比他本身的变化多得多。那我们在处理这种儿童视点观察背景变化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儿童的生活变化出发,还是先去看我们想要描述的这个背景变化,来延伸整个行动线呢?比如说我们应该从儿童生活在这个背景里的一个视点来出发去写这个故事,还是说我们先定这个大的框架,就是我们要去观察的这个故事背景。


H:这个其实就关乎创作者想要做出一个什么样的作品,这跟创作者本身的世界观、信仰,或个人的性情、人格都有关系。您说是先把这个主要的变化、大的变化架构给做好,然后再把这孩子放进去看他怎么改变的;还是先从这个孩子本身的视角去出发。您的问题是这样我有理解正确吗?


观众G:我刚刚有听到您回答说,您是想先从父亲的地方来延伸整个三代人的成长。


H:哦!不是不是。因为只是在刚刚那一个问题的脉络之下,特别是在讲这个父亲的角色。那其实这部作品从剧本的阶段就是以晓阳跟爷爷的关系作为根基去发展,所以我们其实最在乎的是晓阳,他的生活上的变化,他的心理上的变化。而且我们希望他不仅仅只是一个观察者的角色。其实我们在写剧本的时候就很强调,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感知的更多,他们也许不会用复杂的成熟的语言来表达,但他们的行动其实都会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当他身边的大人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之后,他作为一个孩子怎么样去反应,而且这个反应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反应,晓阳这个孩子他也尝试用他的方式去应对这些变化。


观众G:是这样的,老师说得没错。但是我感觉从这部片子来看,最后孩子的转变好像做得没有那么足,不像之前《童年往事》、《囧男孩》啊,最后那些小孩子他们在一段时间过后人物的弧光,包括人物的层次变化,是很到位的。就像您刚说的,我也感觉主要的故事线应该是“爷孙情”吧,但又有大量的篇幅是他在看他的父母之间的矛盾。就是这点我没有特别确定。您刚刚说确实是“爷孙情”,他所追求的也应该是足球那么一个目标。


H:对。我觉得做编剧做电影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它诠释的空间有没有像小说那么大呢?其实未必。我自己的感觉是,在剧本阶段我自己觉得不足的地方,到最后怎么样都是无法掩饰的,观众就是能够体会到。所以刚刚这位观众你的感受,我觉得,你不需要怀疑,是不是有其它什么目的。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笑)。那当然我可以解释说,在整个创作的过程当中为什么做了这些决定,电影就是一件这么有趣的事情,不单纯是一个文学上的创作,它还包括了市场考量、投资人的意见、预算、实际地点的限制等,所以是一门特别艰难的艺术(笑)。还是你说其实你希望我多做一点辩驳(笑)。


观众G:因为我会有感觉男孩最后的变化很弱。就是既然叫“西小河的夏天”,全程都是从一个男孩的视点出发,最后他好像跟他父亲的和解也好,跟爷爷——他梦想的一个助力,好像都没有做到……就像前面那位观众说他和他爸爸的和解,就那么简单的一个签名,好像一分钟的一个小场景(笑),一个固定镜头就过去了。就会感觉很可惜,没有做到一个情绪上的结束。


图片

影片主题关于三代男人的成长


H:其实在做完这个剧本之后我和周全导演也常常聊,十年之后,他们变成什么样的父子,晓阳变成一个什么样的青少年,甚至二十年之后他变成一个什么样的成人,我们对这些人物也有很多想象。一个故事选择什么样的结尾,我觉得尤其在文艺作品上来说,青年导演第一部作品,很大程度上其实跟导演个人的世界观、个性、人格有关,他选择他想要表现怎么样的情绪。我觉得我作为编剧,即使我可能有我自己不同的想法,但作为跟导演合作的编剧,尤其这是一部以他个人生命经验出发的故事的时候,我们会尊重他的选择。


F:好,谢谢黄老师。


H:谢谢你们,谢谢大家。


录音整理:丁小鱼

END


图片

▲点击海报,一起参与2020杭州青年影像计划


图片

▲点击海报,一起复习2019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