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场 | ABOUT JAPAN短片邀请展中的当下与共识

图片


2020年12月,杭州青年影像计划与2021日本新片展杭州站首度携手,在杭州文艺新地标——茑屋书店内联合举行了 ABOUT JAPAN短片邀请展


此次短片展邀请到了三部非常优秀的短片作品:《人间烟火》《澡堂鼓手》与《侘寂》,一起在光影流转中瞥见日本鼓手在澡堂的忘年交、一对母子在日本古刹里心结的解散,以及一位浙南乡村老人的侘寂美学,三部完全不同类型的短片作品,在制作、视觉节奏与故事表达上显示出了独特个性。


图片

同时,我们还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2019杭州青年影像计划金荷奖短片竞赛最佳导演王子易用VCR的方式分享,在日本学电影的体验。子易与我们分享了自己为何会申请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学习导演课程、日本电影教育的特殊之处,此次日本新片展中最推荐的作品等。


这是一次非常有趣的分享,我们都或多或少看过不少日本作品、去日本旅行,但细想却很少讨论或者正视日本电影教育,感谢导演为我们掀开了这一层面纱。

▲青年导演王子易分享在日本学电影经历


慵懒的冬日午后,除在银幕上感受片中人物各色的光影人生之外,我们也通过现场连线的方式,与《人间烟火》与《侘寂》的导演,共感银幕背后的故事,共同聆听青年导演们的创作谈,一起度过一个有温度的下午。 



映后第一弹 ·  《人间烟火》

图片

图片人间烟火 香港·亲情·短片


图片

▲现场连线监制丁云山(左上)、

导演黎宇文(右上)


Q:导演,您好,我看到您之前拍过不少舞台、舞蹈方面的纪录片,为什么毕业时候会拍这样一部偏向讲述日常生活的片子呢?

黎导演:因为我们学校还是偏向拍Feature Film 剧情片比较多,我自己专业领域上比较做多一点的就是舞台或者是表演类的影片。事实上,每次开拍之前,我们都会先写好几个我们想拍摄的剧本交给我们的老师或者业界嘉宾去看,看看剧本可以拍摄的可行性或者哪个剧本比较有趣。我自己最初写的是一个音乐剧,也有舞蹈的成分在,但是没有被选上。最后,我同学编剧的《人间烟火》这个剧本被选中。所以我在该片中也是担任了导演与剪辑的身份,而非编剧。《人间烟火》这个故事有很大的背景是编剧自己的故事。比如说大家看到的宗教背景。


Q:大家在剧里面看到了很多宗教元素,比如说日本寺庙里面的宗教、香港对往生者的宗教,都很具有仪式感,这个仪式感的呈现跟您之前比较多的拍摄舞台的经验是不是也有相通的经验在里面?

黎导演:以往的经验可能有帮助到一点。你觉得仪式感比较重,可能是因为平时宗教做一些仪式都是动作。像音乐音律性比较强,我们很多时候不是在真的听它的内容,反而是过程给你的一个感觉一个气氛是什么,所以我以往拍舞台、舞蹈的经验放在这里拍摄也会有一点帮助。


Q:下一个问题想请教下丁云山老师。我们刚刚看到的作品是香港演艺学院的一个毕业联合作品,其实我们现在看到大陆地区比较好的短片,很多也是从毕业联合作品中诞生的。在大陆,我们一般会有一位指导老师,老师既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很重点的一点还要管钱,负责给联合作业费用报销签字。更倾向于是制片人的角色,丁老师在本片的身份是监制,想请丁老师与大家分享一下监制在学生短片中的工作~

丁老师:其实监制与指导老师在字面意义上是相似的,因为我们都是要确保学生在课程要求与学校资源的配合下能如期完成一部优秀的作品,所以头衔不重要。我们除了想帮学生在课程上完成作品之外,还想帮学生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一部影片的完成,除了课程要求之外,我们也希望影片可以向外走,就像今天的放映活动一样,我们希望同学们的付出与才华能在更多地方被更多的观众看到,也希望这个影片可以帮助到同学在毕业之后,无论是在影视业的发展还是其他等,都能争取到大家钟意的机会。《人间烟火》这个影片,我们争取到了两个很难得资源,第一个是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很有经验的演员车婉婉来饰演妈妈,另一个是我们也争取到了赞助,让我们能去日本拍摄三天。这些资源也无形中帮影片增加了更多可看性,也让同学们体验一下海外拍摄的经验。我们所做的这些就是希望在学生作品之外,让影片尽量拉高它的层次,让影片到更专业的地方进行放映。《人间烟火》在去年完成之后,也有幸吸引到国外一些公司想把该片放到国外的一些视频平台,像亚马逊这种。虽然它是一部学生作品,但我们也希望能让它做得更加专业,学生们参与进来也会更有意思。


图片

▲互动时刻


Q:我自己看影片时候也有很强的熟悉感,可能也是因为有演员车婉婉、洪天明等,非常直接的感受到了属于香港电影或香港TVB的FEEL。能不能再请丁老师分享一下您是如何争取到了赴日拍摄三天的赞助呢?

丁老师:首先我们在讨论拍摄时候,就知道要在学校资源内完成去日本拍摄是不容易的。同学们为了完成影片都愿意有个人投资。导演、编剧都付出了很多,感谢同学们自己愿意共襄盛举。再次要感谢国泰航空赞助了五张经济舱机票。因为我们出发日期也选择在过年之后,这时候已经不是旅游旺季,当时机票也很低价。拍摄时,日本高野山非常冷,并不适合旅游,所以当地的酒店等也很配合、支援我们的拍摄。我们必须付出在零度天气下拍摄的条件,但同学们都觉得很值得也很愿意。当时为了照顾好演员,我们也在现场安排了车子,在外景拍摄空隙,让演员上车取暖休息。


Q:这个经验还是很难得的。因为短片拍摄很难有一个商业模式和商业逻辑,有时候取得一些支持非常难得。感谢丁老师提供了新思路与经验分享,也想再请问下国泰航空的赞助合作是比较常态的合作还是单一案例?

丁老师:据我所知,我们电影学院成立30多年,这是同学们第一次能得到一个赞助去外面拍场景。做电影好玩的地方就是每一个电影都有它创新的地方,无论创作、制作也好。我个人而言,希望学生们每次做作品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总是重复前人拍过的东西。也很感谢国泰航空的大力赞助,我们也在字幕上做了鸣谢。我们很希望这部影片可以在航空公司客舱内进行放映,这样就感觉很完美了,这件事我们还在跟进。


Q:非常感谢丁老师的分享,我想再问一下导演,最后为什么把片中弟弟跟妈妈的治愈放在日本,这是剧本原本就设定好的对吗?在剧情或导演方面是怎样的考量?

黎导演::我们剧本里面就是这样写的。妈妈从香港一个很有自信的女强人到一个人带两个小孩,然后遇到这样一个状态之后,她要慢慢有一个自己的疗愈过程,慢慢接触宗教,接触宗教之后她觉得自己没有办法再得到安慰的时候,就会想往一个高层次去疗愈或放开自己。我们剧本中写的宗教就是日本的佛教,日本人眼中最诚信、最高境界的地方就是高野山,如果她要在剧情里面得到安慰的话,凭直觉她就觉得要去最诚信的地方,去做一场火供,去让哥哥安心的往生。其实某种程度上是妈妈跟弟弟的疗愈,某种程度上也是编剧自己的经历,当然编剧并没有失去亲人,是他十一二岁的时候跟妈妈去高野山,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一个小朋友很无聊,所以编剧把这种状态写进去了。主要也是因为我们整个剧情故事背景是宗教,所以他们最后去了高野山。


图片

▲倾听与表达


Q:导演刚刚讲的故事也给了我启发,我们有时候创作的时候会“妥协”,编剧的过程中就会把一些很难完成的剧情自我阉割。这部短片在创作中,主创与老师想各种办法把这个拍摄完成,甚至还争取到国际机票的赞助,也是对我们做短片做处女作比较好的案例。像丁老师所讲的,在电影拍摄时好玩的点就在于每次都可以不一样。

丁老师:我稍微补充一点,在座的观众可能也会有拍摄短片,我本身也是跟过专业剧组的,我观察到,现在的学生短片作品对外播放,无论是发行或争取观众目光,曝光率都比以前多很多,因为现在多了很多影像平台、很多影展。在今天这个世界,任何人都是有机会的,因为你都能拍摄一部影片并把它放到创流平台。做电影的话,我们希望做的就是没有人做过的事,不论困难多还是少,都有办法解决。之前讨论去日本拍摄时,也有想过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学校后山拍近景假装是日本,当时还有Plan C,所以其实我们有贵的方案也有便宜的方案,只要大家一起努力的话,就能把作品拍完。谢谢~~


Q:那请问导演,Plan B是什么呢?

黎导演:Plan B可能是去日本以外的类似的地方,像台湾、大陆内的一些寺庙,Plan C就是什么都没有、就在香港解决。其实你看到的寺庙外面的地方也是几个地方结合的,不同地方拍摄的,这也是电影奇妙的地方。我很感谢学校,让我们放心去写我们剧本,剧本出来之后,各部门的同学、老师觉得我们作品可以完成,我们的经费跟以前的学生拍摄经费都是一样的,有同学好奇我们怎么分配这些经费,怎么有钱去日本拍摄怎么请到专业演员。我觉得这是学校专业硕士跟其他不一样的地方。


Q:我想再问一下因为丁老师在香港演艺学院还有一个头衔,叫“硕士课程统筹”,这个在国内没有见到过。丁老师是在美国学的电影理论又是来自台湾地区,所以丁老师对华语地区的电影教育比较了解,那您在香港演艺学院做的硕士统筹,它有又不一样的、或比较注重的点吗?

丁老师:简单来讲,我个人感觉大家读完硕士班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会再继续在学校读书了,硕士班可能是很多人在学校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个人有很强责任感,希望每个同学在毕业前都能学到电影工业里面,无论是创作上还是制作上,都能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很多人读完电影学院再去到社会业界上会有很大落差感,我希望我们可以用课程弥补掉这种落差感。希望学生们从学校出来进到业界后,知道怎么样用自己的项目或如何在工业团队里面表现更好。我们注重电影制作也注重理论研读,电影不应该只是一种工艺,应该也是一种艺术,无论你是制片或者是灯光,你都应该对电影的理论风格非常了解。另外,我们也会教导电影理论的运作,除了电影拍摄外,电影生意上的事情包括电影的融资与前期项目发展等都很重要。因为很多人都能拍摄影片,但影片拍摄之后,你怎么到平台上去引人注目,你必须要找影展、发行方、合作平台等,这些内容我们也希望可以教给同学,希望同学们对电影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了解,这样进入到专业后,有机会争取到自己的项目。所以在制作上、创作上与行销融资行销上,我们都会教到。


Q:谢谢!今天非常感谢以上两位嘉宾的分享!



映后第二弹 ·  《侘寂》

图片

图片侘寂


图片

▲现场连线《侘寂》导演黄莎莎


Q:导演可以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取片名时的想法吗?

导演:我是先有的英文片名,翻译过来中文叫做《江流》,后来我的剪辑师觉得片名过于直白,片中想表达的东西可以用一个更好的片名来表达。我在网上搜索时,找到了“侘寂”这个词,当时就觉得“侘寂”这个词很符合我想要表达的东西。从字面意思上,它就是“一人一宅,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东西,然后留下些时间的印记”。


图片 图片

提问观众



Q:因为我们今天这部有很强的作者行,我们也来问一下现场的观众,请观众分享一下自己看完之后的感觉。

观众1:刚刚有看到几个关键点,个人感觉主线是木匠造了一面镜子,带着镜子去了一些地方,更多的是在山村里面;导演也拍到了很多水流,有流动的景象,中间感觉他一直在打电话好像在寻找什么人,感觉到了时光的流逝。片中也看到了一个“拆”字,后面好像房子也被拆掉了,感觉镜子就像木匠的眼睛的作用。

导演:感觉这位观众讲的很好,尤其是“镜子就像眼睛”,我也是想通过镜子这个物件这样一个故事来传达自己对家乡老旧事物远去的观察。


Q:在看演职表时候,我们也看到了镜子在演职表里面。我们在片中也看到了几个视角的切换,有老人的视角、镜子的视角。像镜子的纹路都给了特写、镜子也像进行了一次旅行。

导演:相当于镜子后面自己出走了。把镜子拟人化的呈现方式,用镜子的视角看一些东西、看村镇的变化,像镜子离开老木匠独自出门。


Q:我一开始观影时候以为本片是倒叙的叙述方式,但导演说它是线性的叙述方式,把镜子拟人化,所以镜子后面会出现在水里、出现在田野里、出现在路边,镜子出走了但最后还是回到了老木匠身边。感觉这个片子是很开放性的讨论与表达,讨论对时间的看法。那么大家在这种短片里面是否也找到了自己的共鸣点或者发现了新的东西?

观众2:我看到影片后面主体以镜子为主,但影片里面好像出现三个镜子,一个是门框上的镜子,一个是大的旅行的镜子,最后还有一个带有绿色边框的镜子。所以我在想以前的工艺(老镜子)会被遗弃,为什么江边的绿色镜子(现代的镜子)为什么也出现在遗弃的路边?

导演:我觉得时间会不断带走一些东西,更新一些东西,现在看起来新的东西以后也会像老镜子一样被替代掉。人也是一样,现在的节奏很快,很多个性的东西会被逐渐代替会重复,我们能从镜子这个东西进行一些反思,新旧交融吧。


图片

▲认真映后的主持人


主持人:我觉得莎莎导演这个片子不仅是讲了故事也是自己的一种思考一个看法,这种形式还是意思的,通过几种不同的镜子来表达。好的,最后还是谢谢导演谢谢大家,希望我们下次能在不同的地方再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