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镜头聚焦两岸假结婚现象,探究“大陆新娘”往事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研究生林伟彬执导的2020届毕业联合学位作品《南方姑娘》在第四届86358电影短片交流周首映,荣获了本届杭州青年影像计划蓝色星空联盟·最具商业潜力奖等荣誉。这部气质工整而沉稳的青年短片,用严谨的类型叙事手法,再现了十多年前一次两岸人口迁移的微观演绎。

刊发导筒专访《南方姑娘》导演林伟斌,为大家呈现一位青年创作者如何倾力完成一部高水准的短片作品。



《南方姑娘》Marriage On The Border

林伟彬 | 短片/剧情 | 中国 | 2020 | 36min


剧情简介:21世纪初,福建沿海村民盛行通过假结婚方式合法入台打黑工。南方姑娘程雯灵和一名台湾中年男子黄瀚真心相爱随之面临着严峻的入台面谈质询。层层盘问之下,两人离入台只差一步之遥,然而隐藏在背后的阴谋逐渐吞噬着程雯灵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导演简介

林伟彬,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广告系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2017级研究生




导筒:片名为什么叫《南方姑娘》?


林伟彬:这部电影短片讲述的是一个在福建南方小镇生活的女孩子同台湾中年男子假结婚合法偷渡去台湾的故事。在香港电影史上,有一类电影被称作北姑电影。这类题材聚焦在从内陆南下香港打工甚至卖淫的女性边缘群体,比如说蔡继光导演的《男与女》,陈果导演的《榴莲飘飘》《香港有个荷里活》。二者有相似之处吧,所以片名才定了《南方姑娘》。英文译名Marriage On The Border 有一语双关的含义,字面上是一场跨越福建台湾边界的联姻,又有婚姻中的裂痕隔阂的含义。


《南方姑娘》部分参考影片


导筒:影片获得北京电影学院毕业联合作品项目的过程可以简单介绍下吗?


林伟彬:每年三四月份、六七月份各有一批次面向全校学生的毕业联合作业剧本征集,如期提交完整剧本及相关材料,通过剧本初选后方可进入毕联答辩名单,最后再由毕联委员会终审敲定。每年有13部名额左右,研究生有15万的资金资助。此外学校还提供摄影灯光器材赞助,可以减轻学生创作的预算压力。


导筒:毕业作品的摄影器材是如何配备的?


林伟彬:故事剧情的主体用了Alexa mini,镜头用的Master Prime镜头组。同时我又拿到了RED中国和厦门隐视传媒的赞助,结尾女配角阿芸的戏份用了RED Gemini和安琴EZ变焦镜头。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摄影机影像风格做叙事基调的区分。



《南方姑娘》片场


导筒:最后的字幕表里有感谢王小帅导演,是因为在场景这块王小帅导演有帮忙?片中女主角在海边的小房子和《地久天长》里出现的汽修铺的家很像。


林伟彬:剧本里的女主角生活在南方的沿海小镇,于是堪景的时候迫切需要一幢面向大海的独栋楼房。我在故事原型的发生地花了一周左右逛遍海岛沿线十几个村落,无奈现代化进展实在太快,窗外新修的环岛路过于现代,室内老房早就破败不堪,无人居住没有生活气息。对于一个学生剧组来说,将它重新翻修,成本实在不合算。


朋友偶然提起王小帅导演《地久天长》里的海边房屋很适合。一时毫无头绪的我意外发现王源饰演的刘星的“寻人启事”上面,赫然写着地址——连江县苔菉镇北茭村,我就自己一个人赶到了福建的东北角去寻找这幢楼房。万幸它还完好地保留着,地理位置、结构空间、下灯位、场景质感都非常符合拍摄需求。


我当时有试图联系王小帅导演,但没能直接联系到,只是托人传达了这个需求。最后仰赖于苔菉镇宣传部的领导和当地村长的帮忙,我们走正规流程顺利谈下了场地。


《南方姑娘》堪景照



导筒:这个房子的置景使用,会特意规避掉《地久天长》的感觉吗,还是说不会刻意规避?


林伟彬:我在跟美术沟通时,都希望避免跟《地久天长》过于相似。但是同一年代同一地域同一空间的相似感觉很难完全消弭掉,我们是通过不同的置景配色和取景角度去区隔。在创作初期我们就定好青蓝调-米黄色的撞色色彩方案,有别于《地久天长》的青绿主调,这恰好也是故事发生地特有的木工配色。美术组还搜罗了北茭村民居里的老旧道具用于置景,强化生活感和年代感。镜头调度上更注重跟随演员调度呈现多个空间,取景角度也尽可能有别于《地久天长》。 


靠海的窗子《南方姑娘》与《地久天长》


导筒:所以美术这方面,你会有什么特别沟通吗?


林伟彬:这次合作的美术是两位美术系实验影像创作的师弟师妹和一位北交大数媒艺术的朋友。不同于以往,我们这次在美术设计上会有较多的互文设计和意象设计。


人物造型上,男女主角主色系对应着影片的配色方案,黄瀚主色系是沉稳的深蓝,符合其假定的律师身份;程雯灵主色系是和煦的米黄,映衬着她内敛平和的性格;女配角阿芸则是一身艳俗的紫色,暗示着她饱经蹂躏的风尘往事。程雯灵和阿芸都拥有的同款异色口红是当年台湾地区所流行的轻奢牌子,蕴藏着那个年代大陆女性对对岸繁华都市的憧憬。


林伟彬《南方姑娘》剧照


我们还在反派冯叔的主场景船长室张罗了一张大渔网,搭配着闪烁的红光,暗示着这桩假结婚的丑陋生意实际上是一场利益阴谋…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有趣的美术细节藏在影片里。


最特别的设计还是审问空间的戏中戏设定。我们在拍摄警员审问程雯灵的戏份时,只用了两个机位,程雯灵单人近景镜头和带程关系警员外反打镜头。美术置景上,我们只布置了这两个视角的办公室场景,直到越轴环拍镜头呈现反派出场,我们才把景别放松至破败仓库的中全景,延拓戏剧空间,让观众意识到原来刚刚所发生的面谈审讯不过是一场戏。


《南方姑娘》办公室全貌


导筒:那个反转空间里有一些放映机的道具,是美术特意放的?


林伟彬:不是的,我们找的场地本就是一家老电影院“海丰俱乐部”,反转空间正好是那里废弃的放映间,这些放映机是原本就存在的。我想这就是天意吧,老电影院让戏中戏的概念更值得玩味。


导筒:您是摄影系的学生,在摄影方面,会把控更多吗?


林伟彬:我是学电影摄影出身,所以对影像的质感会更苛刻。我的摄影指导是之前固定搭档的师弟。堪景过程中,我们结合剧本确定了影像风格——以褪色的、潮湿的、萧瑟的感觉为主。我们还详细讨论了摄影方案,主要涉及光学、光线、色彩、运动这四大造型手段。简单说说,光学上,室外日戏用了Fog Filter强化海边水汽丰沛的地域属性;光线上,依据不同氛围不同时段内外景需求做了偏向于自然写实化的光效设计;色彩上搭配美术配色使用了特殊的色纸R376;运动上针对叙事节奏和表演调度做了相应的方案。


林伟彬《南方姑娘》剧照


这些摄影设计都是要结合着场景讨论才有价值。复景的时候我会确定场景布局和基本的演员调度,然后在美术组出的SU模型空间里和摄影指导预演镜头机位、景别、角度、运动方式,最后再由分镜师绘制分镜,摄影师出配套的灯光方案。


蛇头据点模型


我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这种工作方式让我能够较为精准地把控全局又不疏忽细节。我很看重“后期前置化”的制作理念,前期筹备越充分,中期拍摄效率和品质就越高,毕竟一味靠现场补救、后期弥补终究只是一种妥协的圆满,不是极致的圆满。


导筒:父女闹矛盾的船上场景很关键,那艘船是特意找的吗?


林伟彬:那艘船在石牌洋附近搁浅了几年。我在勘景时就看上了它,我记得当时撕下了《南方姑娘》剧本首页,附了一句特别诚恳的话和我的联系方式,然后挂在船板上。复景的时候,船还在,但纸已经不见了。特别失落,但我并不死心,厚着脸皮问了十几户村民,终于找到一位认识船主的大叔帮我谈妥了拍摄许可,甚至还不需要费用。


搁浅渔船


我觉得搁浅渔船的意象是值得玩味的,它契合着年迈的程父的形象,又是他们一家生活陷入困境的真实写照。这场戏讲的是男女主吵架后父亲试图重新撮合。搁浅的船体本身是倾斜的,不稳定的三角构图映射着他们三者的关系也处于一种不安稳的状态。


女主角抗拒父亲的撮合,为了让观众更能代入这种烦躁的情绪,镜头设计尽可能让她一直在前景,通过调度让她远离父亲贴近摄影机,从而拉近角色和观众的心理距离。而父亲在这场戏虽然有非常多的台词,但我选择让他在焦外唠叨。我更需要观众去关注女主的心理状态。


这场戏拍到第五条的时候出了个小插曲。饰演女主的袁子芸在倒开水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生动的反应——不小心被开水溅到了眼睛,而她并没有因为被烫到就停止表演,下意识的眉头微皱延续着心事重重的状态。我在大监前非常心疼她又不舍得喊咔,而她靠着过硬的演员素质和信念感完整演绎了这段剧情段落,成全了这段现场的神来之笔。


《南方姑娘》中女主饰演者袁子芸被开水溅到


导筒:两个男女主角是怎么找到的?需要他们有什么特殊气质吗?


林伟彬:我在北京、厦门、台湾通过一些演艺资源陆续寻找适合的演员。北京地区的演员专业素养过硬配合程度高,可是选择的话就得放弃方言,会缺失地域魅力,后来就把精力放在了闽台地区。


在确定选用子芸和陈震之前,其实有一组非常理想的备选男女主。他们的试戏表演有满满的细腻细节,十分打动我。遗憾的是他们外形偏高,男生接近190cm,女生170cm,骨相有着天生的超模气质,不是那么南方人。而在和子芸的视频面谈中,她当下的拘谨内敛很契合小时候邻家妹妹的气质,时不时展露的笑让我甚至有了心动的感觉。当时我就笃定我要让观众也感受到。


《南方姑娘》男女主角饰演者陈震、袁子芸


男主陈震一直是我心中男主角的第一人选。他把黄瀚的稳重憨厚、体贴暖心的一面呈现得淋漓尽致。短片中黄瀚有右眼白内障的设定,他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角色,甚至提前过了个把月绷带遮眼的生活。


导筒:警员的演员黄尚禾,当初是怎么选定的?他的表演经验应该也很多。


林伟彬:对,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表演研究所,在《醉·生梦死》《春潮》里的表现都很不错。其实我都没有让他试过戏,仅仅是看了他的资料集就敲定了他。因为他非常符合我对警员角色的硬性要求——外表看起来亦正亦邪,五官立体,造型多变,适合呈现警员和小马仔双重身份属性。


林伟彬《南方姑娘》剧照


导筒: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在社会议题上前期做过什么准备?


林伟彬:这个选题源于2012年厦门当地发生的一则新闻。


当时两岸联合执法打掉了一个拐骗大陆妇女到台湾胁迫卖淫的犯罪团伙。他们在新世纪的前十年里疯狂作案却从没被揭发过。


假结婚真卖淫新闻摘录


我非常惊讶,小时候我就常听说靠海的村子陆续有年轻女性通过假结婚打黑工的方式在台湾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几乎想象不到背后还有这样的一层利益阴谋。


经过大量的新闻实证和相关论著考究,还有实地调研拜访,我逐渐了解了这段被遗忘的过去以及那个特殊年代反复上演的女性悲剧。


在剧本创作过程中,为了更真实准确地还原那个年代的一些细节设定,参阅了李大刚主编的报告文学《大陆新娘》、台湾学者陈美华《性化的边境管理:“假结婚”查察与大陆移民性工作者的排除》、蔡崇隆导演的纪录片《大陆新娘在台湾》等,还观摩了不少以移民犯罪为题材的影片,比如蔡继光的《男与女》、宋海星的《白兰》、赵德胤的《再见瓦城》还有王小帅的《二弟》等等。


王小帅《二弟》 (2003)


导筒:剧本在创作时,有哪些比较大的改动?


林伟彬:最原始的版本我讲述了一对假结婚却产生真感情的陆台夫妻爱情史。在开题时,我的导师穆德远教授觉得这是一个长篇剧本的体量,于是他建议我把故事体量集束在一场入台面谈里,做强戏剧冲突的短片。后来我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一个讨巧的“戏中戏”叙事结构:把一出精心排练的入台依亲面谈嵌套进一场前途险恶的联姻偷渡之旅。


改至剧本第三稿的时候,我一直对片中面谈流程的问题设置不满意,真实的面谈流程非常繁复琐碎无聊,事无巨细一一盘问。在查阅到更早期的资料时,有了意外的收获。2000年前后假结婚犯罪严重泛滥,以至于2004年台湾被迫出台相应的入台面谈审查,由于假结婚太难辨识,工作警员在盘问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大尺度隐私问题(身体胎记、性生活频率、性癖好等等)。于是我把故事发生的年代往前追溯定在了2005年这个审问粗暴尖锐的时间点。这种审问非常不人道,值得关注的是,后续台湾方面陆续立法完善了面谈制度管理以保障入境夫妻的隐私和权益。


还有一处改动很大的就是结尾。如果要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那么英雄必须救美。这种落于俗套的结尾起初让我异常痛苦。因为真实故事的背后是残酷的,假丈夫无力同一整个蛇头组织抗衡,假丈夫也大多因为贪财而泯灭了良心。最终我选择引入了那个年代真正经历一切悲惨遭遇的一个女性阿芸,以她的视角交代男女主的理想化结局。在我心里,她就是那个年代“被迫下海的南方姑娘”的边缘群像符号。她和程雯灵仿若互文凝成特殊时代下女性悲剧反复上演的缩影。


导筒:你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曾描述,对这个短片有非常大的期待,“要么杀进电影圈,要么当做对电影最后的念想。”当时是怎么想的?


林伟彬:许多人可能有着这样的一个误解:考上了电影学院就能拍电影了。作为一个亲历者,我曾经也是这么憧憬着的。所以在对待毕业作业这件事情上,我可能比同级同学会更苛求自己。我希望能展现在电影学院扎实所学的视听语言和摄影导演功底,以此给自己研究生生涯一个交代,同时也希望它能成为踏进电影圈的一块敲门砖。全力以赴后还是没有合适的机会,或者自己确实技不如人,那么我也愿意知足,这部《南方姑娘》的品相已经达成我的电影梦了,回我的南方小镇踏实生活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南方姑娘》海报


事实上每年能有机会创作长片的年轻团队寥寥无几。尤其今年,面临毕业、疫情和行业不景气的现状,我在这之前常常陷入对未来职业规划的困惑和迷思,自嘲连当一个被资本裹挟的导演资格都没。从某种角度来说,刚毕业的青年创作者拍长片太难了,它的路口终究是太窄了。相对实际可行的,要么走创投,要么自筹资金。路口就摆在那儿,我们需要先过了自己这关磨砺好剧本,还要去过资方那一关,即便通关了,还有后头拍摄制作发行回本等问题。在践行这条路之前,我会非常希望通过一个扎实叙事的电影短片证明自己拍摄长片的潜力和实力——不是靠所谓的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也不是靠模仿名导的影像气质。